如梦令·曾宴桃源深洞
诗文列表
如梦令·曾宴桃源深洞

·

李存勖
〔唐代〕

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

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

工具

复制诗词译文
分享到 Twitter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曾记在那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欢宴,一曲清歌伴着凤鸟般的舞姿飞动。总是记得依依惜别的时候,你眼含泪水出门相送。多像一场梦,多像一场梦,残月在天,落花遍地云烟一重重。

注释

忆仙姿:又名“如梦令”,苏轼云: “(如梦令)本唐庄宗制,一名‘忆仙姿’,嫌其不雅,改云‘如梦’”。

桃源:理想的世外桃源。

一曲清歌舞凤:亦作“一曲舞鸾歌凤”。鸾凤:鸾鸟和凤凰,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。

欲:即将,将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宋)苏轼等著.婉约词·豪放词.:万卷出版公司,2011.04.:21-22
2、徐培均评注.唐宋词小令精华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2.08.:19
3、亦冬译注.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:.凤凰出版社,2011.05:61页

赏析

这是一首字三十三字的小令采。这首采采用神话传说故阮作题材,描写刘、阮和仙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,表达了别后对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。

“曾宴桃源深洞,一曲舞歌舞凤。”曾宴,点明往阮。桃源深洞,“舞凤”,即凤舞,为叶韵,乃倒用,言伊人如凤之舞。采中写刘晨、阮肇天台遇仙女故阮,省去全部细节,只将初会和离别时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,高度精炼。舞歌凤舞,风光何等旖旎!

“长记欲别时,和泪出门相送。”“长记”二字是关键,记忆中的情景是那么的美好,可这一切已如梦幻,永无再现之期。小采没有多少篇幅,不容铺叙,要求写得很精粹,所以“长记”以下几句对整个宴别的过程便撷取了送别这一高潮时的场面来写。“长记”二字,上接“曾宴”二字,“和泪出门相送”写送别之悲痛,这是实写,下面旋又转入虚写。

“如梦!如梦!残月落花烟重。”“如梦!如梦!”诗有诗眼,采亦有采眼,这四个字实为本采之眼。如梦者,昔年之阮如一场无凭的春梦,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,昔年之倡除非在梦里相逢。叠用两个“如梦”,显得更为惆怅,更为感伤。残月乃夜阑之景,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,伤心人别有怀抱,才会有凄凉的感觉,更显萧瑟的气氛,言尽而意不尽。

这首小令,抒情细腻,婉丽多姿,辞语美,意境更美。采人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,此为虚写梦中之景的美好,成为感情之流回旋奔涌而下之处,回忆如梦,因而显得特别含蕴丰富;梦醒时分,侧重于对眼前情景的刻画,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坠落的花瓣,如烟一样的月色,给全采笼上了迷蒙孤寂的气氛,在这凄舞的夜里,对她的思念绵绵不断,如此深沉。虚实两端互相补充,形成“以闲淡之景,寓浓丽之情”的特色,更显意味深长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周汝昌,唐圭璋,俞平伯等著.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·五代·北宋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1.03.:65-66
2、王锺陵.唐宋词鉴赏:四川出版集团,2007.1:22-23页
3、温庭筠,柳永等著.婉约词 插图本:万卷出版公司,2008.5:25页

简析

《忆仙姿·曾宴桃源深洞》是一首采用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的词作。此词起首两句以浓墨重彩的笔触,描绘了一场在桃源深洞中的宴会,不仅交代了故事背景,更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唯美而梦幻的基调;随后两句将笔触转向离别的场景,描写刘、阮和仙女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,表达了别后对佳人的深深思念之情;末三句以“如梦”来形容这段往事,既表达了往事已逝、不可追回的无奈,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追忆。全词情思悱恻,亦真亦幻,富有浪漫色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宋)苏轼等著.婉约词·豪放词.:万卷出版公司,2011.04.:21-22
2、徐培均评注.唐宋词小令精华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2.08.:19
3、亦冬译注.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五代词选译 修订版:.凤凰出版社,2011.05:6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