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
诗文列表
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

刘禹锡
〔唐代〕

工具

复制诗词译文
分享到 Twitter

译文

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,心都能清静下来,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?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,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。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,风也不见一缕,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。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,天那么高,地那么平,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:“少君”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,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。云彩聚集,星斗挪动,仙乐奏响,让人肌骨寒肃。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,月轮西斜,仙影远去,我还在频频回望。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,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!

诗里面的“少君”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。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,他自言见过神仙,能得长生不老之法,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。以后人们就以“少君”代指游仙的向导。

鉴赏

这首诗共十六句,每四句一韵,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。第一段写桃源玩月,有月之景,有玩之情;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,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;第三段浪漫畅想,写欲仙之感,由景及情,生发自然;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,写日出月落,更就"绝景良时"抒发情感,略出桃源别后,难再重游一意。全诗景物随时而变,情调随景而移,有起伏跌宕之感。

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,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。尤其“凝光悠悠寒露坠,此时立在最高山”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。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,可以说百人百解。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,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,盼望早日回归;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“寒露坠”代指人生祸福无常,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。也许这种种理解,正好体现了“诗豪”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《刘禹锡集笺证》《刘禹锡年谱》均作朗州司马任上作;《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》作朗州司马早期;《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》作元和二年。此诗后附刘蔇题记:“叔父元和(按:当为贞元之误)中征昔事为《桃源行》。后贬官武陵,复为《玩月》作,并题于观壁。尔来星纪再周,蔬牵复此郡,仰见文字暗缺,伏虑他年转将尘没,故镌在贞石,以期不朽。大和四年(830),蔇谨记。”“星纪再周”,每周为十二年,再周为二十四年,如此推算,此诗当作于元和二年(807)。从题记中还可得知,刘禹锡曾于此年中秋夜在桃花源赏月,并在桃花观的墙壁上题写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[1]肖献军,赵晓岚.刘禹锡湖湘诗歌系年辨正二十则[J].湖湘论坛,2010,23(05):102-104+112.
2、孙丽·刘禹锡诗全集·武汉:湖北辞书出版社,2018
3、应国斌·桃源佳致 沅澧流域古文化研究之二·长沙:湖南人民出版社,2001

简析

《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》是一首七言古诗。这首诗四句一韵一落,第一段写桃源玩月,有月之景,有玩之情;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,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;第三段浪漫畅想,写欲仙之感;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,写日出月落,更就“绝景良时”抒发情感,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。全诗景随时而变,情随景而移,有起伏迭宕之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[1]肖献军,赵晓岚.刘禹锡湖湘诗歌系年辨正二十则[J].湖湘论坛,2010,23(05):102-104+112.
2、孙丽·刘禹锡诗全集·武汉:湖北辞书出版社,2018
3、应国斌·桃源佳致 沅澧流域古文化研究之二·长沙:湖南人民出版社,2001